嘉荫县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浅析
嘉荫县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浅析
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,是影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和重要支撑。而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,是社会进步的保障,其良好的发展对培养优秀人才,加快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将对嘉荫县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,按照不同教育阶段进行分析:
一、基础教育发展状况
(一)幼儿教育阶段:目前,嘉荫县主要是以发展公立幼儿园的方式,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来提高幼儿阶段教育水平。截至2016年底,县区内共有7家公立幼儿园;总在园人数1166人(包括民办幼儿园),其中公立幼儿园人数1043人,占比达到89%;幼儿园教职工人数124人,其中专任教师59人,占比47.6%。
(二)小学教育阶段:2016年底,嘉荫县区域内共有8所小学,其中城区内有2所小学,其余小学分布在其他乡镇;总在校生人数3003人;教职工人数404人,其中专任教师281人,占比69.5%。
(三)初中教育阶段:2016年底,嘉荫县区域内有3所初级中学,其中城区内有2所初级中学;总在校生人数1701人;教职工人数259人,其中专任教师185人,占比71.4%。
二、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
(一)公立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
随着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投入,嘉荫县幼儿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。尤其是公立幼儿园,在园人数占总在园人数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9%,远远超过民办幼儿园的在园人数。但是,通过调查了解到,目前,嘉荫县公立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,其主要原因是公立幼儿园教师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获得的,就业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,因此,使得这里成为了幼儿教师的“培养基地”。
(二)小学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
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教育难题。长期以来,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、城市与农村之间,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一直存在着失衡现象,这不仅仅是地理差别和经济发展差距造成的,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成为导致教育政策失当的主要原因。
(三)初中教育阶段存在着优秀生源和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
虽然在总体层面上看,优秀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变,但是在地方层面来看,这种优秀教育资源的流失,非常不利于地方教育的长远发展。这种“输血大于再生能力”式的发展,会极大透支地方教育的发展潜力。
三、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
(一)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,加速幼儿园教育管理规范化
在加大硬件基础投入的同时,更要关注“软件”方面的投入。教师是教育之本,在教师的管理上应尽力做到规范化、制度化,让教育从业人员能够看到坚实的生活保障和美好的职业前景,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,才能满足更多的教育资源的需求。
(二)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
这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双重发力: 一是要不断加大在基础教育经费上的投入,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。同时还要加强监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,使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更加科学合理。二是不断加强教师培训,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,以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发展。
(三)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
要始终把建设一支作风过硬、师德高尚、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来抓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,建立教育奖励基金。注重采取优质优酬、多劳多得的物质激励措施,对一线工作量大、负担重的年段长和班主任要给予全校最高的绩效工资待遇。因为奖教奖学,不仅能激励广大师生的积极性,而且其带来更多的是温暖,这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。实践证明,激励要达到有效,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,这样才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,才能够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。
- 网站导航
- 国家部委网站
- 省区市政府网站
- 市政府部门网站
- 县(市)区(局)